民营企业家和专家畅谈科技创新。 香港文匯报记者敖敏辉 摄
中美贸易战让中国和中国企业更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
香港文匯报记者在周末举行《风云粤商》之“黄埔有故事”活动中获悉,来自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企业纷纷表示,藉助湾区良好的產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將更加心无旁騖创新创造,在关键技术领域將加大科技研发和產业佈局。
其中,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將投资288亿元(人民幣,下同),在广州中新科学城佈局广东第一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產线,预计国庆前夕投產,届时將实现月4万片12英寸晶圆產能。
台胞李海明是集成电路领域专家,早在中美贸易摩擦前,他就看到了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巨大需求,也看到了中国的短板。
“中国製造业发达,但在关键领域缺‘芯’现象严重。2017年,中国在芯片进口上的花费是2,600多亿美元,是石油进口的2倍以上。”李海明说,团队经调研发现,珠三角地区佔中国电子產品產量的六成,同时,芯片进口也佔全国的六成以上。
为此,2017年李海明与合作伙伴决定在广州黄埔中新科学城投资设立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首期投资100亿元,总投资將达到288亿元。选择在湾区投资,是基於这里有发达的电子信息產业链条,这里的行业升级和提高竞爭力都需要芯片。
据悉,粤芯生產的12英寸模擬芯片,有着更为先进的性能,能满足眾多行业技术和產业升级需求。
届时,该项目是国內第一座以虚擬IDM为营运策略的12英寸芯片厂,是广东第一条12英寸芯片生產线,能够满足本区域乃至国內芯片需求的市场缺口。
技术价值远超其它
和李海明团队不同,广州洁特生物过滤股份有限公司则是本土成长起来的一家生物科技企业,目前已是生物医药实验室耗材领域的国內龙头企业。
公司董事长袁建华介绍,经9年研发,公司在高分子材料改性技术上拥有22项发明专利、47项新型实用专利。
其中,包括温敏细胞自动脱落技术等多项发明打破国外垄断,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该项技术和產品生產的国家。目前,公司正与国內其他合作伙伴研发新的尖端產品,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
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副总裁薛鹏也表示,在贸易战背景下,技术的价值,远远超过经济价值、市场价值。据了解,亿航无人机是继大疆无人机之后,广东又一大无人机巨头。
(原標题:科企纷佈局湾区 聚焦创新破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