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主任王振民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主任王振民25日在香港出席“2019粤港澳合作论坛”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要让湾区“香港化”,而不是把港澳“內地化”。
王振民当天在论坛以“港澳二次腾飞之本及其角色定位”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时作出上述表示。
在谈及为何要进行大湾区建设时,王振民指出,过去大湾区內的11个城市均分別取得长足的发展,特別是港澳,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跡,这是因为各个城市都充分发展各自的优势、善用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大势得来的。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动荡难测,若要进一步挖掘各城市潜力,提升湾区整体的国际竞爭力,11个城市必须组团发展,並且只有做到整体利益最大化之时,才会出现个体城市利益最大化。
在谈到大湾区建设的內涵时,王振民表示,大湾区建设是將“一国两制”下还没实现统一(unify)的领域连接(connect)在一起,逐渐形成湾区经济体。他指出,在大湾区建设中,香港和澳门是“榜样定位”,特別是在国际化、法治化以及市场化方面,內地需要在大湾区发展中向港澳学习,也就是让湾区香港化,而不是把港澳內地化。
对於如何建设大湾区,王振民认为,第一是要解放思想,要破除一些思想认识的障碍,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要有这样的思想意识:越开放,空间越大,机会越大,也越安全;越封闭,机会越少,也不安全。
第二,遵守法治原则处理问题。他指出,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时,三地政府对各个事项要形成具体协议,广东省落实协议时一定要经过立法程序,变成本地法规去执行,这便是向港澳看齐。王振民主张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广东,在大湾区建设中自己处理有关法律的修改和完善。
第三,在坚持“一国两制”,保障宪法、基本法確立的制度框架不变的大前提下,应该树立大湾区的意识,善於从大湾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王振民指出,粤港澳三方在中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要建立法定的、强有力的、常设的三地联动合作机制,以確保纲要贯彻落实。
王振民认为,大湾区建设取得成功的钥匙在於“一国两制”,解决港澳自身发展的问题,解决湾区三地协调发展的难题,最重要还是要靠“一国两制”。他希望湾区建设能够把“一国两制”带来的好处和便利最大化,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良性竞爭,以让三地共同打造世界一流湾区。